学习园地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群工作  >  学习园地

近期《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选登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2-04-18

4月中旬以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评论员文章,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文章全面反映了当前全国各地活力迸发、蓬勃兴旺的良好态势,生动展现了广大干部群众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切表达了各族人民团结和谐、科学发展的共同愿望,积极回应了社会关切、关注问题,既发人深省,又催人奋进。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员文章理论性强、针对性强、指导性强、实践性强,对我们及时、准确地理解中央精神、把握好当前形势、扎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把学习人民日报系列评论员文章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基本要求,作为正在开展的基层组织建设年和“五创四评”活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学习内容。要深刻领会评论员文章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中央精神的实质,自觉与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通过学习,把学院师生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自觉服从服务于大局,满怀信心,努力做好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只要触犯法律,都将依法处理,决不姑息。”日前,中共中央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对尼尔·伍德死亡案进行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衷心拥护,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普遍共识,凝聚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力量。

  无论是作出依法依纪予以彻底查清的果断决策,还是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无论是采取正确有力的各项措施,还是将相关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中央的处理决定,既是落实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也是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之举。同时也充分说明,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决不允许有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的“特殊党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任何人触犯法律都将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这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作为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民权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面对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新形势,只有所有社会成员都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才能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创造良好社会氛围,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也才能谈得上实现公平正义、推进社会和谐。

  严密的组织纪律性,是我们党的一个鲜明特征;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严守党的纪律、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是我们党的重要优势,也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对党员干部而言,如果说遵守国家法律是基本义务,那么遵守党的纪律则是基本要求。遵守国家法律就是时时处处模范践行国家法律,遵守党的纪律就是要首先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再次警示我们,只有坚决执行党的纪律、遵守国家法律,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逾越法律、纪律和道德的底线,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真正做到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不断增强纪律和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我们才能更好地增强党和国家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环境,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来源:红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

  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的消息和公安机关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件依法复查的结果公布后,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普遍认为,中央的决定依据事实尊重法治,顺应党心符合民意,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彰显了我们党立党为公的宗旨信念。人民群众从中看到了我们党维护党的纯洁性、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强信心。

  当前,我国各项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改革发展稳定凝聚着最广泛的社会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释放巨大活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爱护、不断巩固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央决定的重大意义,自觉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一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改革发展上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尤其需要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立足本职真抓实干,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把分内的职责尽到,改革创新促进事业发展,认真负责维护和谐稳定,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只有统一思想才能行动一致。只有统一思想才能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统一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统一思想,就是把我们的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把我们的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坚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统一思想、满怀信心、扎实工作、奋发进取,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来源:红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

  4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对薄熙来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公布了对尼尔·伍德死亡案依法复查结果并将犯罪嫌疑人移送司法机关。这充分体现了重事实、讲法治的精神,完全符合我们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表明了我们党保持自身纯洁性的坚定决心,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决维护党纪国法的鲜明态度,彰显了党和政府坚定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信念,深得党心、深得民心,一定会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从目前公布的事实来看,王立军事件是一起在国内外造成恶劣影响的严重政治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是一起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严重刑事案件,薄熙来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的纪律,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了损失,对党和国家的形象带来很大损害。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断决策,对相关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和严肃处理,及时公布情况,这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高度负责,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维护。事实证明,我们党代表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对腐败现象决不姑息、对违法违纪现象必查必究。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践踏。不论涉及到谁、职位多高,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党内不允许有凌驾法律之上的特殊党员,任何人都不能干扰法律的实施,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薄熙来严重违纪问题依法依纪予以彻底查清,人民群众从中看到了我们党维护党纪、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

我们要自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良好局面,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来源:红网)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治国先治党 治党要从严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有着8000多万党员的执政党,只有坚持严密组织、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肃监督,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和人民重托。“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果断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到党的十六大以来坚决查办一系列违法违纪案件,我们党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

   今天,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四大考验”、“四大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每一个共产党人面前。如何高扬理想信念旗帜,保持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如何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夯实廉洁从政防线,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不断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从严治党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我们做出新的解答。

越是快速发展,就越要绷紧从严治党这根弦,始终加强党的建设。越是位高权重,就越要严于律己,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每一名党员都应对此铭记在心。(来源:红网)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脸是应该经常洗”

   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说明,要做好工作、推动事业发展,就要不断解决各种问题,而“洗脸”正是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有效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纯洁性仍然需

要发挥“洗脸”的功能和作用。

洗脸”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形象说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倡导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极大地提高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了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发展。然而,随着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所淡化,有的同志包括党员领导干部不愿甚至排斥“洗脸”。其实,“脸是应该经常洗的”,经常“洗脸”才能保持纯洁性,才能提高在群众中的威信、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那么,党员干部应当如何通过“洗脸”保持党的纯洁性呢?
     敢洗。党员干部并非生活在真空中,身上难免有缺点,工作难保无失误。有缺点和失误并不可怕,改了就是好同志;可怕的是不敢承认缺点和失误,不能及时纠正。现在,有的同志发现自身的缺点和失误后,惧怕缺点和失误暴露影响前途,不是积极地欢迎批评、自觉地进行自我批评、努力地加以改正,而是讳疾忌医、心存侥幸、遮遮掩掩,结果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至堕入违法犯罪的深渊。有的党组织发现党员干部犯错误后,怕影响单位形象、影响领导政绩,因而不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反而误了工作、害了同志。因此,无论党员干部还是党组织,都应敢于“洗脸”,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缺点和失误得到及时纠正。
     真洗。“洗脸”的方式很多,如召开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思想交流、自我反省等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方式在一些地方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动真格的,不是真洗。比如,虽然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只是点到为止,不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或者避重就轻,只说细枝末节,不讲根本问题;或者停留于表面,仅仅指出了问题,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思想深处找原因;等等。这种走过场式的“洗脸”,自然不能把“脸”上的“灰尘”真正“洗”掉。因此,“脸”不但要经常“洗”,还要真“洗”,“洗”出质量、“洗”出效果。
   勤洗。生活中的洗脸是每天都要进行的,组织内、单位中也应当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古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人、一个单位乃至一个政党要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就要始终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肩负的任务繁重艰巨、面临的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着“四个考验”、“四个危险”,保持党的纯洁性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因此,全党同志应当进一步增强“洗脸”意识,做到既敢洗、真洗又勤洗、常洗,从而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更好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来源:红网)